天地之间四十四
第二,原理模拟。
《系辞·上》第七章「知崇礼卑。崇效天,卑法地。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﹗」其中的这个「设」,设的就是关于原理的模拟。涉及两点:
第一点,「位」与「天地之间」存在本质联系。
「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」这几个字,作为开篇,分量极重。文字浅显,但是理解不易。暗含一个极为隐蔽的提示:「位」的核心,就是「天地之间」,就是「人极」,也就是「人」。
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不难明白,所谓「位」,同「道」同「三极」一样,都是因人而设的。仅仅因为「人」生活在天地之间,所以《易经》特别创建了一个「人极」,来与现世界接轨。接下来顺理成章,「位」和「三极」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。这也是《易经》在「易」、「神」、「生」、「明」四大属性体系之中,特别选定「易」的终极原因。
所以,与其说「位」与「天地」相关,还不如说「位」来自「天地之间」。《系辞》的「天地之间」的概念,用得很谨慎。正常情况下,一般都是用「天下」来表达类似的概念,只有《系辞·上》第六章的「夫易广矣大矣。以言乎远则不御,以言乎迩则静而正,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。」明确提出了「天地之间」这个称名。有三层含义。
第一层含义,「天地之间」是「易」的专有名词,专属于「易」。而且「易」明显是专门用来「言乎天地之间」的。
第二层含义,「天地之间」与「远」、「迩」比肩,居于并列的地位。
这段话是对「易广矣大矣」的适用范围进行具体落实。
首先排除「远」。这个「远」指称的显然并非距离或者空间,而是「时间」。
其次推崇「迩」。所指称的当然也属于「时间」。主要是时间上的「近」。
再次对「天地之间」用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说法,叫「备」。完备的意思。问题在于,这个「天地之间」是不是与「远」与「迩」一样,也是指称「时间」?
矛盾由此产生,而且几乎无解。
以前我们在《220、关于「天地之间」》一文中,专门讨论过「天地之间」的内涵和外延。认为「天地之间」兼具空间、时间两个因素。同理,前面提到的「远」、「迩」并非特指时间,同时也有部分空间因素。
在指称空间的时候,「天地之间」相当于「人极」。
在指称时间的时候,「天地之间」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变化的、「天」与「地」的接触面。
第三层含义,「天地之间」最能体现「易」的精髓。
第二点,「易」行「天地之间」比喻妙到毫巅。
「易」行「天地之间」的奥妙在于,这样一来,「易」几乎与「天」、「地」不相干。因为「天地之间」与「天」、「地」之间的关系,表面上看来,只有形式上的空间联系,看不到与「天」、「地」二者的属性联系,也就是无关本质。
真实的情况当然并非如此。《系辞》用一个「行」字,强调了「易」的独立性、自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