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知三极四十三
再次,轨迹可描述。
有人问:怎么根据爻去追溯产生它的三极?这个问题近于问道。逆知三极是可能的,关键要正确把握并灵活运用《易经》关于现世界的诸多设定,主要有三个要素。
第一个要素是天地不动。
原始卜筮的过程,与天地运行的过程,逆向。这是原始卜筮可以预知未来的基本原理之所在。但是,卜筮的无限可能性与现世界的绝对唯一性,是矛盾的。例如卜筮的结果有可能三极皆动,但真实的世界,只有「人极」动。当然有可能存在三极皆动的世界,但这不是现世界,包括本世界。
推而广之,「易」的世界,是无限的可能性。而本世界则只有这一个。因此,《系辞》关于这个问题的描述,是「易有太极」。「太极」,也就是本世界,是无穷无尽的「易」中的之一。而且由于存在条件过于苛刻,「太极」不能说绝无仅有,至少是非常稀有,所以用「有」作为限定。
「太极」存在的主要特点,是无需考虑「太极」所在的「三极」的情形。所有的一切,「太极」都足以独自承担。换句话说就是,「太极」才是左右一切的力量源泉。
第二个要素是三极一体。
由于关于「三极」的说明,主要是「太极」之后的演绎,所以很容易出现一种误解,认为「太极」之前不可能还有「三极」,也就是说,不能接受「太极」来自于「三极」的事实。
关于「三极」的知识,无论放在「太极」之前,还是之后,都适用于所有的「三极」。因此,拘泥于《系辞》所介绍的「三极」,只能是处于「太极」之后的「三极」,而不能概括其它的「三极」,是自设窠臼。
「三极」作为一个世界的结构模型,一方面,与其它的结构模型比较,比如单极模式,本质相同而形态有异。另一方面,如同世界本身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一样,「三极」也具有类似的唯一性和排他性。例如「太极」所在的「三极」,与「太极」所生的「三极」,就是不一样的世界。前者是元世界,后者是本世界。
「三极」一体的影响,是「爻」的变化,只能左右三极整体,而不能左右天地二极。这也是对「天地不动」的变相证明。
第三个要素是全息共生。
「全息」是「易」的根本特征之一,也是现世界以及本世界的根本特征。换句话说,这个世界是全息的,每一个局部都可以代表全局,甚至可以复刻全局。这就像一个细胞可以再生一个生命一样,是能够科学证明的客观真理。
同样不要过于狭隘的理解「全息」。实际上,按照《系辞》的介绍,从「太极」开始,到「爻」,乃至上溯到「太极」所在的本世界,本质上「全息」,也就是说,共性都是「阳」。
正因为「全息」,所以此「三极」与彼「三极」结构并没有区别,如同「太极」与「爻」,「大一」与「小一」,属性相同。
在纯理论情况下,由「爻」逆知的「三极」,与由「太极」逆推的「三极」一样,结构都是属性为「阳」的动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