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易误解二九
第三步,「仪」的裂变。《系辞》说「两仪生四象、四象生八卦」。「两仪」与「四象」、「八卦」并举,形式上文字整齐且简省,骨子里却留下了容易误解的弊端。
一方面,容易让人误以为,「两仪」与「四象」、「八卦」,是同一个层级的东西。量词「两」、「四」、「八」的依次递增,规律性太明显了,不容人不误解。
实际上,「两仪」与「太极」同一个层级。「四象」、「八卦」低一个层级。是上一个层级的、动态的「仪」的降维表达。也就是「仪」的裂变。
比如一个铁块,「物质」的层次是一块铁。分子的层次是许多铁分子的组合。原子的层次更加复杂。
《易经》的全息理论,决定了「现世」的规律,在更大或者更小的场合,会再现。「物质」的层次,在「世界」层级的体现,就是「太极」与「八卦」的差别。
另一方面,容易让人误以为,「仪」、「象」、「卦」是不同的主体。
「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」,三者同一个主体。都是「道」的结果,一个阴或者一个阳的发展。所以用「继之」、「成之」的说法,突出这种延续性。
同样的,冲突后变动的「仪」,也是「道」的结果。后续的「象」和「卦」,是这个「仪」的裂变或者说成长。
动态的「仪」,是启动下一个层级的主体。整体的「两仪」,才是「太极」,与「太极」同一个层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