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三极」本义二十八
《系辞》并没有直接说「天地」的属性是什么。「天尊地卑」不意味着定义「天地」的属性。「贵贱位矣」并不是随便说说的,真的是「位」在决定「尊卑」。既然「尊卑」取决于「位」,那么「尊卑」也就当然不是「天地」的自有品质,而是外力附加。
外力附加的对象,可以是元素,比如「天地」,当然也可以是「三极」,比如「乾坤」二卦,同时还可以是中间的过渡,也就是「二极」或者说「四象」。是三者俱备,还是只择其一,《系辞》没有明说。但是另外介绍有一个「卑高以陈」的方法,这个方法是用来决定「位」的。
既然「陈」,应该排除元素作为对象。因为单极没有办法「陈」,一个巴掌拍不响。「陈」意味着有很多的层次。比如不限于「三极」。
总之,所谓「尊卑」的属性,恰恰说的不是「元素」的属性。换句话说,「天尊地卑」的「尊卑」,不应该是属性的表达,而可能是其它的描述,比如位置。所以「天尊地卑」的「尊卑」与「卑高以陈」的卑高并列,第一层含义就是说「尊卑」与「卑高」一样,都是位置的上下。
之所以用「尊」来区分「卑」,除了相同点,当然也有不同点。而且重点在于不同点。于是第二层含义就是位置上下决定了贵贱。其实这就是「贵贱位矣」的本义。「贵贱位矣」的翻译就应该是:贵贱取决于它们所在的位置。
这样一来,关于「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」的意思,就有必要重新审视。最适当的翻译应该是:「天」在上「地」在下,所以「乾坤」这两个卦的属性就被定下来了。
内在的深层逻辑是这样的:「尊卑」本义是「位」,而「贵贱位矣」,也就是「位」决定「贵贱」,所以「尊卑」相当于「贵贱」。即可以表达现代词义上的「尊卑」。
「天地」是因为实际位置的上下排列关系,而决定了各自的贵贱。给人的印象就是,处于上位的贵,处于下位的贱。《周易》的「爻位论」就是照搬了这个说法。但是适用的对象却是「六画卦」,由此走向歧途。
《系辞》一开头就推出「乾坤」,其实是突兀的。不得已而为之。因为要强调「三极」,即「以三为极」的宏观调控。所以只能抢在「卑高以陈」之前,先介绍「卦」。潜在的用意是说:「卑高以陈」的方法,是对应前面的内容而言的。超过这个限制范围的扩大解释,《系辞》不保证正确率。
「以三为极」是一个重要的原则。《系辞》接下来的讨论区间「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」不逾越这个原则。《系辞》的所有内容,包括「六爻」的出现,都以「三极」为前提。重要的「为卦配象」,遵守的是「极其数」的「三极」原则。而「爻」不能脱离「三极」而孤立存在,更是一个涉及本源的基本设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