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尊地卑·「仪」的真相二十七

「仪」的真相二十七

关于「爻」的演绎,《系辞》说:「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」这说的就是裂变之后的一个阴,或者一个阳的「爻」。
「爻」是对「太极」的「道」。随后的成长历程是:由单极发展为「二极」,最终成「三极」。
历史上由于过于推崇和执着于「道」,于是就难以解透:「一阴一阳之谓道」的「一阴一阳」,其实说的是「爻」。所谓「爻者,言乎变者也。」这个「变」是「极」的裂变。
「爻」与「仪」的区别,给人的感觉,主要集中在:「爻」强调只有一个元素,「一阴一阳」是一个阴或者一个阳。而「仪」却明确表述为「两仪」,不排除含有两个元素并驾齐驱的诱导。
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,是作易者有意为之。
「两仪」真的是两个「仪」并举?原文不但没有这层意思,反而明面上已经公开,「两仪」只是「仪」的一种说法。近于称名,但并不锁定必须是「两仪」:两个「仪」。
承下同。这样来解读「两仪」,借鉴的是其后的「四象」的用法。此处「两仪」的表达,与「四象」的表达毫无二致。「四象生八卦」的「四象」虽然是泛指,但具体到所说的「极」,还是一个特定的「四象」在「生八卦」。至少并不是四个「象」都同时「生八卦」。
同理,「两仪生四象」的「两仪」,说的并不是两个「仪」都同时「生四象」,而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「仪」。
「仪」和「爻」这种感觉上的差别,来源于二者的背景设置不同。作易者为之设定了带有认知陷阱的环境背景,直接给读者造成误导。
隐藏很深的一个提示,「仪」是从诸多背景中特别选出来的。只是这个背景不在介绍的范围。或者故意隐去,不引人关注。而「爻」是特定环境的产物。随机,无穷无尽。
之所以隐去背景,是因为「被选中」的「仪」,只能来自「人极」。而「人极」本身的属性,阴阳各半,不阴不阳,亦阴亦阳。这与「太极」、「两仪」各自鲜明的属性,并不协调,甚至有矛盾。
也就是说,一方面「人极」是「天极」、「地极」斗争的中间地带,属性亦然。但是这个道理却只能藏在作易者心底,不足为外人道。
另一方面,「仪」只能来自「刚」,属性「阳」。而且这个道理还是只能藏在作易者的心底,不足为外人道。
二者的所谓「矛盾」,看起来有点天生应该如此的味道。同样与「太极」来自「三极」的道理一样,只能藏在作易者的心底,不足为外人道。
正因为如此,「仪」的定性,与「道」的设立,比较适当的处理方法,就是摆在不同的地方,设置不同的背景,遵循不同的轨迹,给予不同的表达。
时至今日,我们确有必要搞清楚这些潜藏的知识。还原「易」的本来面目。掌握「仪」和「爻」的内在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