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高低」相对二十四
另一方面,「高低」的相对性,从根本上反映了元素属性的复杂性。
如前所述,「高低」仅仅关乎「位」,那么,「高低」是否与「天地」的属性无关?结论不能下得太早了。
《系辞》起头的「天尊地卑」,其中的「尊卑」二字,与「卑高以陈」的「卑高」二字,以「卑」为纽带,彼此沟通,搭建起《易经》从元素到三极的建筑蓝图。
「卑高」的主要指向是「位」,主要含义是「上下」,这个结论明确无疑,因而有锁定含义的效果。也就是说,在指称对象仅仅是「位」的情况下,「卑」本义「低」,反义「高」。但是,离开这样的背景,就没有了这层限制。在不仅仅指称「位」的其它场合,「卑」的意思不限于「低」。
「尊卑」的对应物,与「卑高」不同。「尊卑」真正在介绍「天地」的属性,而「卑高」并非描述属性,而是提供一种排列顺序或者说方法。正因为如此,两处共通的这个「卑」字,才显得格外醒目。
「卑」在位置方面含义「低」或者「下」。在属性方面,虽然仍然含有「低」或者「下」的意思,也就是包含有位置方面的属性在内。但是,不限于这一个方面。所以《系辞》选择「尊」与之对应。明示「卑」的主要含义不在位置方面,而在贵贱程度方面。
《系辞》将「尊卑」与「卑高」并列。最直观的效果,提示了两点。
第一点,「尊卑」来自「卑高」。
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。就是「天尊地卑」与「天卑地尊」是相对的,取决于「天地」的位置孰高孰低。因此「贵贱位矣」,不仅仅在落实「卑高以陈」,同时也是在「尊卑」与「贵贱」之间画等号,为「尊卑」与「位」牵线搭桥。
放大观察,将「尊卑」来自「卑高」的方法普遍化,得到的就是「数理」,也就是「易二进制」数的结构规则。这是「易」与「数」的核心联系之所在。「易源于数」不仅仅包括原始代码的相同,还包括基本规则的相同。
因此,现世界的「天尊地卑」,包括组成现世界的元素属性上的「天尊地卑」,都来源于「天地」二者在组合体之中的客观位置。
「四象」两个「位」,可以「卑高以陈」,也可以「高卑以陈」,都是「贵贱位矣」。《系辞》的原文,「尊卑」与「卑高」,「卑高」与「贵贱」对应。其中的两个「卑高」,都是错位的。而「尊卑」与「贵贱」则是正应,就是内在逻辑次序一致。「卑高」相反。
这当然是有意为之的。因为「天尊地卑」与「贵贱位矣」,前者说的是客观事实,后者说的是普遍规律,都是确定的,当然应该正应。而「卑高以陈」是方法,不是结果,是不确定的。一方面,可能出现「高卑」的陈列,与「尊卑」、「贵贱」正应。也有可能出现「卑高」的陈列,与「尊卑」、「贵贱」次序相反。这都属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