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尊地卑·爻的影响六十

爻的影响六十

「爻」在「卦」中,意味着「爻」的变动,本质上就是「卦」的变动。「爻」会引起局部的质变,局部的质变会直接导致整体性质的改变。这就是「变动」。有「变」有「动」。
「爻」在「卦」中,意味着世俗的「出生」只是表象。个体与主体的关系,并不是此个体与彼个体的「生」与「被生」的关系,以及这种关系的巨量同类项。这些东西掩盖了幕后的真相,即所有的个体,都只是整体的一个自主活动项。个体并不真的独立,整体也并非一团散沙。
最后,「爻」的影响天翻地覆。
「爻」的所在地,不是「六爻」,而是「三极」。「爻」是「三极」某个「极」的深层结构。由于「爻」被「极」潜藏,无法在「三极」里面露面,只能借助「六爻」予以展现,所以现世界只能是「道」的世界,呈现为「六爻」。但是,这只是表象。
真相是现世界所有的一切,都只是真实存在的一半。一方面,与「现世界」对应的「彼世界」,与「现世界」镜像,只是没有「变动」,表现为稳定态。所以《道德经》称之为「恒」。
另一方面,「彼世界」与「现世界」共同构成「太极」。唯一的区别,就是「现世界」持续演绎,从「道」继「善」成「性」。而「彼世界」安之若素,也可以对应表达为从「恒」继「义」成「彖」,怎么区分无所谓,反正都是稳定态。
「现世界」从一开始,就告别了「彼世界」的稳定源头,孤独上路,独步前行,走向「彼世界」的对立面。一旦走到尽头,「现世界」与「彼世界」会因为阴阳相反而阴阳相吸,瞬间完成合体,成为一个与变动前的属性、势能截然相反的新存在。同时整个「本世界」也同步完成一次整体的属性互易。
「现世界」到「本世界」的区别到底有多大?已知的人体细胞约有40万亿—60万亿个,细胞的平均直径在5—200微米之间。1微米的长度是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。假设人体中出现了一个「变动」的细胞,这个「变动」的成份占整个人体的比例,或可以作为「爻」占「卦」的比例的参考。
「爻」在「卦」中微不足道,但对「卦」的影响不可小觑。在理论上,这个特定的变动,会直接影响局部的性质逆反,同时全体的性质也随之变易。天翻地覆,一发不可收。
如果「爻」的产生是「生」,那么「死生之说」的「原始反终」就应该包含「爻」的变动。也就是说,「爻」的变动,与「原始」和「反终」同步。又因为先仰后俯,先观天后察地,也同时与「生」和「死」同步。
所以,爻「变」是「生」,由此实现「爻」和「卦」变动的同步启动,配合无间。爻「静」是「死」,由此「爻」和「卦」最终的结果相同,步调一致。
总而言之,「爻」与「卦」包括「极」,内外协作,在「易」的界面,完成了「死生之道」的演绎。通过「爻」,「易」与「生」完美契合,难分彼此。
以此礼拜天地,揖让人生。